肥料是环境个宝,庄稼离不了。友好肥料作为作物的农民“粮食”,对作物丰产优质作用至关重要,广东也为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提供坚实的绿色后盾。研究资料显示,种养增收化学肥料的科学施用对世界作物产量的提升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化肥不科学合理施用,则会引发作物抗逆能力降低,土壤酸化板结肥力下降、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
那么,如何通过科学施肥,推广绿色种养循环模式,实现环境友好、作物增产、农民增收?7月18日,在茂名高州市召开的“2024年科学施肥增效与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推进会”给出了指引。会议详细介绍了全省2024年科学施肥增效、绿色种养循环两个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要点和绩效指标,交流了多地典型经验做法,并召开了科学施肥和绿色种养循环等技术模式现场观摩会,为今年更好开展科学施肥增效和绿色种养循环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会议由广东省农业环境与耕地质量保护中心(下称“省环耕中心”)组织,华南农业大学、省科学院、省农业科学院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有关专家,及全省项目市县相关负责人共60余人出席了此次会议。
粪肥还田与化肥减量相结合,
水稻亩增产11%
大力推进粪肥还田,促进畜禽粪污和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2024年国家继续支持广东高州市、信宜市、仁化县、博罗县等9个县,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当天上午,天气阴热,宝光街道办八角山村荔晶农业生产基地的田埂边彩旗飘飘。辽阔平坦的水田里,几台撒肥机械正在忙碌地奔波着;邻近地块上空,两架无人架在来回施肥作业;另一片田块三台插秧机正齐头并进耕作着,参会人员对这“多头并进”的高效作业场景啧啧称赞。
“同一块地,今年我们早造水稻平均亩产达484公斤,相比去年增产11%,每亩节省化肥11.5公斤,节省人工40元。”荔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道。一个个具体的数字打动人心!原来,拖拉机正在均匀撒施腐熟的粪肥有机肥,亩施150-200公斤;无人机播撒的是水稻缓控释配方肥料,亩施用量约35公斤。
荔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共拥有水稻基地4000多亩,水稻生产全过程实现机械化操作和管理。最近三年,其公司水稻基地应用“中拖施用粪肥+无人机撒施专用配方肥”三新集成施肥模式,实现了优质丝苗米从不稳产至稳产高产,成功探索出粪肥还田技术和化肥减量增效相结合的技术应用模式。
粪肥+集成技术模式,
火龙果亩增收超2500元
接着,参会人员来到第二个示范点水田镇乐山村300亩火龙果种植基地,只见健壮的枝条上点缀着一个个绿油油的火龙果,召唤着丰收的期盼。
2023年以来,该基地应用“蛋鸡粪+厕所粪水+水溶肥+滴管系统”技术还田。和原来常规施肥相比,采用该模式后,每年每亩可节省人工1500元,节省化肥100-150公斤,节本500-750元,平均增产5.5%-7%,全年估算可节本增收2500元以上,效益极其显著。该技术模式已在高州火龙果基地应用推广3000多亩。
同时,该火龙果基地还应用“鸡粪肥立堆式发酵模式”,经济高效地解决了火龙果大量施用有机肥的需求。鸡粪养分含量较高,在果园内堆沤鸡粪,进行腐熟还田,既解决堆沤场地选址难的问题,又可以按生产需要就地及时施肥,是果园施用粪肥最经济的模式。
上述现场观摩的示范点,均应用了高州三年来绿色种养项目探索总结的部分粪肥还田技术模式,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高州市历来是畜禽生产大市,畜禽产业养殖户多,规模大,粪污年产生量也十分庞大。据介绍,高州承接实施绿色种养试点项目三年来,粪肥技术还田服务29.70万亩,因地制宜创建了还田运行模式3个;还田集成技术模式2个,有力促进了当地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以及绿色种养有效循环。
“当前绿色种养项目重点工作,是制定今年具体实施方案,尽快启动项目实施,完善项目管理,建立全程可追溯监管机制,加强粪肥质量监管。”省环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已列入省党政同责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检查内容,每月会开展项目进展情况调度;各试点项目县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建设10个“三新”集成县,
推进科学施肥
化肥减量化行动,是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农产品安全和现代农业绿色发展根基的重要一环。多年来,广东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实施多元替代,加强“三新”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化肥利用率。
2024年,广东将投入科学施肥增效项目资金1730万元。省环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全省将开展各种肥料效应、化肥利用率等田间试验260个;建设10个化肥减量增效“三新”集成推进县。其中粮食作物示范县8个,分别为龙门、从化、广宁、德庆、罗定、吴川、始兴、阳山;经济作物示范县2个,大埔(蜜柚)、陆河(油柑)。
水稻是广东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也是化肥减量增效的“主战场”。今年的粮食作物示范县将以水稻为主,利用施肥博士指导农户通过无人机、侧深施肥机等轻简高效施肥机械施用水稻专用配方肥(缓控释肥),建立施肥“新技术、新机具、新产品”集成推进示范区,探索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模式。
经济作物示范县,果园则重点推广“有机肥(包括沼渣、沼液)+配方肥+水肥一体化和叶面追肥”等模式,合理利用经无害化处理的农村生活污水。
会上,茂南区、翁源县作为2023年化肥减量增效项目“三新”示范县优秀代表,做了实施经验分享。茂南区代表指出,早布局、早落实;对项目实施主体严格把关,是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翁源县代表介绍了项目实施带来的成效:当地土壤地力不断提高,化肥使用量持续下降,施肥结构更加科学。
最后,省环耕中心主任饶国良总结强调,化肥减量增效、绿色种养循环这两个项目,都纳入了粮食安全考核工作内容,各项目县务必高度重视,狠抓工作落实,加快项目实施进度。
【作者】黄丽豪
【来源】南方农村报
在大型储能企业基地内全球首台专为储能领域定制的65吨级正面吊已投入使用徐工正以深度定制化实力重塑储能重载物流效率定制攻坚直面大型化挑战随着储能产业加速发展,单个储能集装箱重量正加速向60吨跃进,堆垛高 ...
“壮山农鲜”蓄势待发!相约第二十一届中国农交会_南方+_南方plus在京津冀市场热销、备受长三角采购商热捧、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火热出圈,来自壮乡百色田阳的“壮山农鲜”农特优品以其卓越的品质和独特的魅 ...
中国消费者报福州讯黄煜 记者张文章)7月上旬,由福建省厦门市食安办指导,厦门市集美区市场监管局、厦门市标准化研究院共同起草制定的《学校“星级食堂”评定规范》,以厦门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名义正式发布实施 ...
从传统开采到“智绿并行”,从“一煤独大”到多链协同,从技术跟跑到标准引领……近年来,潞安化工集团坚持把产业转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重塑“强煤优化育新”现代产业体系。煤炭产业添智增绿对于五里堠煤业 ...
记者从市总工会获悉,“五一”期间,宿州市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宣传劳动模范先进事迹,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礼遇劳动模范、致敬劳动者”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等,引领职工群众致敬劳动者。 职工 ...
科技助力怀乡鸡保种 省农科院专家赋能信宜“百千万工程”_南方+_南方plus为贯彻落实省委“1310”部署和“百千万工程”,致力于推动地方品种怀乡鸡种质遗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1月11日,广东省农业科 ...